孩子是「小暴龍」,爸媽沒法度?
【大家健康雜誌2012.03文/吳宜亭】
家有脾氣不好的「小暴龍」,是許多父母頭痛的事,
到底該如何教,才能讓孩子學會做情緒的主人?
教6歲的嘟嘟寫功課一直是媽媽很頭痛的事情,每次要嘟嘟專心寫功課,不要邊寫邊玩,或是邊看其他課外書,嘟嘟總愛討價還價,或是以大力翻課本、用力放置桌上的鉛筆盒等大動作來表示心中的不滿,讓媽媽傷透腦筋。
孩子3歲後開始進入反抗期,常用「不」來表現獨立性,然而,不理性的情緒反應,將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,父母該如何讓孩子學會理性的處理情緒?
親子專家吳娟瑜表示,3到7、8歲的孩子多少都有反抗的情況。8歲以前,孩子的腦部結構還未發展完全,因此不是很能控制脾氣,大人要多體諒,要有耐心。根據她多年經驗,與其要孩子學習理性處理情緒,倒不如在孩子不理性時,透過一些小技巧來幫助孩子宣洩情緒。
孩子老是情緒失控
也許是模仿家長行為
吳娟瑜表示,孩子容易發脾氣主要分成生理和心理因素。
沒吃飽、吃太多的甜食、沒睡飽、作息時間沒有安排得當,像是運動時間太少或休息時間不夠、天氣太熱等生理因素,都可能導致孩子亂發脾氣。
若是心理因素導致孩子亂發脾氣,那麼大人要回頭想想,自己是不是要負很大責任。吳娟瑜表示,孩子就像一面鏡子,映照大人情緒表情,若父母總是和顏悅色、說話輕巧,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,情緒失控的情況自然較少。舉例來說,曾有一位媽媽向她抱怨6歲的孩子太愛發脾氣,就在這位媽媽說話的同時,吳娟瑜發現孩子的表情簡直就和媽媽一模一樣。「如果大人眼露兇光、說話聲音大得驚天動地,孩子自然有樣學樣。」
因此,即使孩子做錯事,父母也別急著橫眉豎目地糾正孩子,而是心平氣和,說話聲音沉穩,避免孩子有樣學樣。此外,孩子會有防衛心理,一旦發現大人露出極不悅的表情,會設想自己待會就要挨罵而有所防衛,發脾氣就是其中一種。
接納孩子情緒
教導正確表達方式
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周育如表示,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立情緒語彙,因為當孩子不懂得用「我很生氣」、「我很傷心」等語彙時,可能會用哭鬧、打人這些肢體行為表達不滿,偏偏多數父母都只看到孩子壞脾氣這個結果,而沒想到也許是自己沒有教導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。
當孩子發脾氣時,周育如建議父母可以對孩子說:「我知道你很生氣」、「換作是我,我也很生氣(或傷心),你會這樣,爸媽可以理解」,讓孩子的情緒先被接納,並學習用說的,例如「我很生氣」這類語言來表達當下的感覺,而不是以大吼大叫,甚至摔東西等不當肢體動作來宣洩。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,做父母的願意接受孩子各種負面情緒,但外人可能無法接受。
周育如說,每個人宣洩情緒方法不一,有人喜歡寫下文字,自己和自己對話;有人喜歡和寵物玩;有人喜歡玩玩具。爸媽可從旁協助,幫孩子找出最適合、最有效調解負面情緒的正面方法。
透過自我實踐
處理不理性的情緒反應
除了教導孩子以正確的方式宣洩情緒外,台北市龍安國小老師王淑麗也在任教過程中,發展出一套改善孩子壞脾氣的方法。
王淑麗認為,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未經雕琢的鑽石,需要一段時間的雕琢才能發亮。憑著這樣的信念,開始在班上實施「千面鑽石」計畫,要求每個小朋友訂出一個品格上的大目標,然後把大目標切分為各種小目標,每天執行。
王淑麗指出,很多小朋友訂定的目標其實是家長幫忙想的,也發現困擾家長的問題,多半和孩子非理性的情緒反應有關,因此常會幫孩子定下不要亂發脾氣、對人說話要和氣、能聽爸媽的話、不要頂撞父母等目標。
藉由訂定計畫,讓孩子知道自己有情緒容易失控的問題,再藉著後天導引,學習如何克制自己不要亂發脾氣。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自律,需要大人幫忙引導,扮演他律的角色,幫忙孩子達成目標。一旦達到目標,小朋友也會有所成就感,感覺自己很棒!計畫結束後還會有成果發表頒獎典禮,請校長來頒獎,讓小朋友深深感到被重視。
千面鑽石計畫很受家長好評,很多家長說,孩子通常不聽爸媽的話,但是透過這種外部審核方式,孩子接受度比較高,也較能記住自己要加強的面向。
留言列表